布林肯訪華還未確定日期,美財務部長耶倫又急忙拋出橄欖枝,也想盡快訪華,對此,中方已經開出條件,要求美國停止干涉中國內政,以免推動中美關系走向對立面,那么,美財長耶倫突然主動對華示好,也想要訪問中國?耶倫一旦訪華,會對中美關系產生哪些影響?拜登政府正考慮安排一系列高級官員訪華,其目的有哪些?關于以上三個問題,我將從美國高官訪華計劃說起,來為您深入分析。
圖為美財長耶倫當?shù)貢r間6月8日,美國商界領袖舉行閉門會議,美國財長耶倫在會上強調,稱美國希望和中國加強合作,以應對緊迫的全球挑戰(zhàn)。同時,根據美媒報道,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計劃于下周訪問北京。從美方諸多高官的表態(tài)來看,訪華議程已非常重要,不能再繼續(xù)拖下去了,這也間接說明美國的經濟狀態(tài)并不樂觀。盡管中國駐美大使謝峰在6月2日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進行了深入交流,表示同意兩國在多邊領域合作一事上保持溝通,但就美國高官訪華一事,中國外交部還未透露任何消息,這可能和美國近期在臺海地區(qū)的小動作也有關系。
(相關資料圖)
第一個問題:美財長耶倫突然主動對華示好,也想要訪問中國?
在美媒報道布林肯意圖訪華消息后,美財長耶倫突然發(fā)聲,主動對華示好,也想要訪問中國?
圖為美銀行倒閉美國經濟狀態(tài)糟糕,耶倫希望通過訪華尋求中國幫助。根據美媒6月7日報道顯示,美國財政部到2023年底,可能會發(fā)行超1萬億美元的國債,這可能會對美國金融系統(tǒng)造成空前壓力,而且美國的債務上限問題也沒有辦法解決,美國經濟正處于內憂外患的狀態(tài),作為美財長,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,是耶倫一直以來的目的,只不過因為政治矛盾,雙方的合作總是處在低谷。此次美國主動表明姿態(tài),其實就是想讓中國幫助自己度過經濟危機。
耶倫背后明顯是拜登政府在試探中國對美態(tài)度。耶倫作為美國財務部部長,就算她想要訪問中國,那肯定也得拜登政府點頭,所以這次明面上,耶倫又舉行會談,又表明友好態(tài)度,希望和中國共同發(fā)展經濟,其實背后都是拜登政府在授意。目的自然是先試探一下中方對于兩國經濟合作的態(tài)度。不過從之前中方的態(tài)度來看,中國對于耶倫訪華的態(tài)度平平。所以,拜登此次派耶倫示好只能算是一次嘗試,雙方溝通交流的主動權還是掌握在中國手里。
耶倫提出訪問中國,也可能是為布林肯訪華造勢。近日,美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,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在未來幾周訪華。對于這一點,中美官方都沒有任何消息曝出,而就在布林肯訪華行程還一片空白時,耶倫突然轉變了對華態(tài)度,希望加強同中國的合作,這一點就比較有深意了,美國是主動請求溝通的一方,看中國沒有理自己的打算,肯定不能讓布林肯公開申請訪華,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,也為了給布林肯訪問中國造勢,所以先把耶倫推了出來,讓財長來打頭陣,同時釋放訪華誠意,從這一點來看,美國是既想要面子,又想要里子,想法確實不錯。
第二個問題:耶倫一旦訪華,會對中美關系產生哪些影響?
耶倫一旦訪華成功,此舉對于中美關系來說,會產生哪些好的影響?
圖為中國經濟發(fā)展迅速中美在經濟上可能會加強合作。耶倫訪華,最大的受益方很明顯是美國,如果耶倫帶著誠意來華,那么也就說明中美雙方在經濟上是有很大的溝通空間。當前階段,美國經濟糟糕,各國開始“去美元化”,條件已經不允許美方再推行“單邊主義”,美國現(xiàn)在能做的就是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,用中國廣闊經濟市場和條件來緩和美國經濟危機,但同時,美國肯定需要給中國提供技術甚至是政治上的承諾與行動。
這也預示著中美關系有了一定回暖。如果耶倫訪華成行,唯一的解釋就是美國開始重新看待同中國的關系,當然這一點不僅僅牽扯到雙方的經濟競爭,還牽扯到了政治以及軍事問題,如果耶倫訪華只是為了自美國自身利益,還是說一套做一套,那么雙方很難就經濟合作達成一致。但是,如果耶倫此次不僅僅是尋求幫助,還能放開對華的部分限制政策,那么雙方實現(xiàn)雙贏,肯定是中國愿意看到的結果。
但中美未來關系如何發(fā)展,還是要看美國的誠意。總的來說,耶倫訪華并不是沒有可能,中國從來沒有把某一個國家推在門外,合作的大門也一直是敞開的,只要美國不搞“單極主義”,不尋求在經濟上靠攏,在政治上割裂,那么雙方的合作肯定能為彼此帶來很大好處。所以,中美溝通的主動權在中國手上,但深入合作還是要看美國能給出的誠意。只有尊重中方的立場與主權,中美關系才可能長久健康的發(fā)展下去。
第三個問題:拜登政府正考慮安排一系列高級官員訪華,其目的有哪些?
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安排一系列美國高級官員訪華,其核心目的有哪些?
圖為美總統(tǒng)拜登美方不想尋在經濟和中國脫鉤。根據拜登政近期的一系列動作來看,美國考慮讓布林肯、耶倫、雷蒙多等高官訪華,其目的無外乎是想在經濟上同中國加強合作。按照耶倫所說,中美之間建立的經濟關系應該是“建設性和公平的”,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在明面上不會給中國經濟使“小絆子”,但具體行動上,美國會不會從一而終,其實還是要打一個問號的。所以,美方不想在經濟上和中國脫鉤,就得先考慮雙方共同利益,再謀求發(fā)展,只有這樣,中美關系才不會進一步下跌。
美國想在臺海問題上使用“拖字訣”。美國在臺海問題上一直是堅定不移的“阻撓派”,不管是拜登政府還是特朗普政府,美國對華大方針一直沒有改變,就算美方此次希望派遣高官訪華,但在臺海問題上,可以預料到雙方很難就臺海問題達到一致。美國雖然承認一個中國原則,但是不影響其為臺灣提供武器和裝備,從這一點來看,美國此次在中國堅定維護主權的態(tài)度下意圖訪華,很有可能是一招“拖字訣”,想讓兩岸關系一直維持現(xiàn)狀,等到美國在經濟上、俄烏沖突上抽出身來,可能就會同中國翻臉。
拜登政府可能會借助訪華來為明年大選增加籌碼。當然,還有一個可能就是,拜登想要以中國為契機,為自己明年大選增加籌碼。眾所周知,共和黨在針對中國的立場上非常積極,遠比民主黨強硬。所以作為共和黨的反對派,拜登政府轉向和中國建立合作關系,其實有一定政治目的,如果拜登政府在和中國建立經濟合作后,美國經濟有所好轉,那么拜登很可能會獲得更多的政治選票,這可能也是拜登政府主動向中國示好的原因之一。
圖為美國罷工游行綜合來說,不管是布林肯意圖訪華,還是耶倫、雷蒙多爭相對華拋出橄欖枝,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美國現(xiàn)在離不開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。美國現(xiàn)在面臨通貨膨脹、違禁藥物泛濫、美債高筑種種問題,其國內經濟狀況處在危機時刻。美方連月以來,提議訪華并打算與中國建立平等合作關系,其實都是為了改善國內經濟,不想同中方徹底脫鉤。不過,倘若美國一味在中國主權問題上指手畫腳,故意攪亂臺海局勢,在南海“大秀肌肉”,那不管美國如何“甜言蜜語”,中方都堅決不會妥協(xié),更別說與美國進一步加強經濟交流了。
好了,這一期節(jié)目就先結束了,如果您覺得說的還有點道理,就請關注、長按點贊,我們下期不見不散。
作者:常有理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與本號立場無關。
關鍵詞: